成果主要内容
1.成立棋艺学院,构建“双主体”育人机制,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解决棋艺人才培养模式单一问题。
成都市政府主导,成立棋艺学院,构建“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一体化育人机制,校院共组棋艺学院运行与管理团队,共拟运行与管理制度5项,共同招生招工(徒)、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与教材、共同建设师资队伍、共同管理与考核评价。同时与其他棋类俱乐建立合作,协同完成棋艺人才培养。
市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划拨资金1200万用于棋艺学院专项建设和特色打造;学校提供专业教学场地和大师工作室实践条件,主要负责棋艺大师津贴和教学的组织管理;成都棋院主要负责专业教师的选派和学生校外实习实践岗位推荐,负责学徒实习岗位津贴;其他棋类俱乐部主要提供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和项目,协同育人。
现代学徒制棋艺人才培养模式
2. 组建大师工作室,实施师带徒人才培养教学模式,解决校内专业师资缺乏问题。
校院联合制定《企业师傅选拔标准和工作职责》,每年选派近20名企业大师组建棋艺专业大师团队,担任专业课程及全院棋类选修课程教学。组建以象棋国家大师蒋全胜、国际象棋国际大师赵兰、围棋职业五段李亮等为带头人的棋艺技能大师工作室9个,学院设置专项资金,保障大师津贴和工作室实践条件。
充分发挥大师的领军作用,校院联合开展技能传授、专业培训,科研创新活动,打造“专业教师+棋艺大师”教师创新团队,开展技术培训、交流、总结、推广,合力开发满足专业教学、行业发展、服务社区、中小学棋类推广的专业资源,带动院校、企业、社区等开展棋艺交流和棋文化传承推广活动,先后形成教材、学习软件、在线资源、数据库、文化读本等专业资源13项,申请院级以上课题4项,申报市级教学成果奖1项,院级科研团队1项,公开发表科研论文5篇,实现了“双导师”团队的跨越式提升。
院校联合开展“培、练、赛和“传、帮、带”活动,以真实项目为基础,搭建校内教学实践、校外跟师实践、真实岗位工作实践3个实践能力平台。师徒结对,一位学生两位导师,一位导师3-5位学生,实施师带徒“双线四阶四能递进”教学模式。校内“专业教学线”与校外“职业实践线”双线并进、通过四个学习阶段,逐级递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技术能力、教学与管理能力、拓展能力”。
“双线四阶四能递进”教学模式
校内教学实践:在大师的指导和引领下,通过校内实战比赛、教学竞赛及模拟教学等实践活动,巩固理论知识,促进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的及时有效结合,为校外跟师实践奠定基础。
表1:技能竞赛月活动开展情况
技能竞赛月 |
年度 |
比赛项目 |
参与学生 |
指导教师(师傅) |
2017 |
教学设计、书法、棋艺大比拼、说课 |
176人次 |
20人次 |
|
2018 |
教学设计、棋艺大比拼、说课 |
158人次 |
20人次 |
|
2019 |
棋艺大比拼、说课比赛 |
131人次 |
18人次 |
|
2020 |
棋艺大比拼、说课比赛 |
133人次 |
19人次 |
校外跟师实践:从第二学期开始,结合学生专业技术技能水平和跟师学习情况,学徒跟师实施课内教学、课外跟师参与实际工作项目学习和模拟实践,将理论学习得以巩固,为后期实际工作岗位实践奠定基础。
校外教学岗位跟师 校外赛事组织岗位跟师
真实工作岗位实践:从第三学期开始,借助成都棋院、各棋类俱乐部、中小学、以及大师推荐的真实岗位,结合学徒综合素质,分批次择优推荐学徒参加棋类教学、行政管理、赛事组织及裁判等岗位实践,使学生的理论知识、校内模拟实践经验得到应用和升华,在独立工作能力及技术技能上实现突破。
棋艺启蒙教学实践((上图) 棋艺赛事组织实践(下图)
3.大师引领,搭建多元棋文化传承推广和社会服务平台,解决棋文化传播路径单一问题
依托棋艺大师工作室,联合开发教学资源,共同打造集产学研展为一体的全国棋文化传承高地。校院联合开展成都市中小学校“一校一棋”特色活动40余所,共同承办各级棋类赛事,组织裁判工作均由我院大师带领学生完成进行比赛组织,联合申报成为四川省高校目前唯一的围棋师资试点基地。在大师们的协同努力下,先后举办象棋国际论坛、棋城讲坛、棋类冠军进校园等业界有影响的活动。
依托棋艺大师工作室,联合棋届专业人士交流技艺与古谱整理、人工智能在棋类的应用等棋文化发展问题;与成都棋院合作开办成都棋校高新校点,面向社区招收棋类少儿培训和家长启蒙学习,学徒利用“三下乡活动”送棋到社区,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发现具有棋艺天赋的尖子选手,为棋艺竞技选拔幼苗,提高传承效率、扩大棋文化传承的影响面和受众覆盖率。
All contents copyright © cheng du polytechnic 2020.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