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1636

三下乡志愿者活动专栏

【财经学院】【古城新绿 低碳同行】2025暑期社会实践报道(四)

——访古城问环保 用数据谋新绿

2025年07月04日 浏览量: 编辑:李科(财经分院) 供稿:新青年媒体中心 刘静蕾


  为深入践行社会责任,提升居民环保卫生意识,7月3日,“古城新绿·低碳同行”实践小分队正式开启了环保知识调研活动。队员们穿梭于阆中古城的青石板街巷,以精心设计的问卷为桥梁,与多年龄段人群展开对话,聚焦垃圾分类认知、环保行为实践等核心议题,在古色古香的建筑间勾勒出现代环保意识的调研图谱。

  清晨,社会实践小分队分组对商铺、游客、当地居民进行调研,其中一位在古城街巷售卖手工制品的老爷爷的回答令人印象深刻。他摩挲着手中的竹编筐,指着整洁的青石板路说:“阆中环境卫生做的很扎实,每天天不亮就有清洁工来打扫,路上难见烟头纸屑,附近商铺也没有乱扔垃圾的习惯,都自觉把废弃物送到街口的垃圾站。”但谈及分类问题时,他皱起眉头:“就是少了分类的讲究,家家户户都是把厨余、废纸一股脑丢进大桶里,要是能像编筐一样分个‘经纬’,垃圾站也设上不同颜色的桶就好了。” 这一朴实建议折射出居民对基础环保措施升级的期待。

  调研数据显示,70.89%的受访者通过社交媒体获取环保信息,90.79%对垃圾分类标准表示知晓,但36.84%仍将“垃圾乱扔”、34.21%将“生态保护”列为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面对古城保护与现代生活的矛盾,56.58%的居民主张寻找平衡点,而40.63%的游客对禁塑令导致的商品涨价持观望态度,数据背后折射出环保认知与行动落地的现实张力。

  在本次调研中,团队采集了237份有效问卷的精准数据,并深入12家商铺探查环保实践。数据显示,50%的商户实现了废弃物分类投放,58.33%的商户主动鼓励顾客自带杯具。但也存在一些问题,33.33%的商户面临环保包装成本压力,8.33%的商户存在政策认知盲区。此外,居民认可阆中环卫清扫工作,但垃圾分类方面需求凸显,环保认知和行动存在差距,不同群体对环保措施的态度也有所不同。

  基于高居民参与意愿和调研成果,团队推出了“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等三项落地计划,以94.03%的高参与意愿为起点,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古城环保共建的切实动能,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书写青年担当。此次调研为后续宣传提供了数据支撑,团队将依据精准的数据进行精准宣传,带动更多人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更多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