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本页

当前位置: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 医护分院 > 学生天地 > 三下乡活动 > 正文

传承“两弹一星”精神,红色筑梦之旅在梓潼启航

作者:毛霞时间:2025-07-04点击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的号召,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医护学院“医心向党·两弹精神弘扬小分队赴绵阳市梓潼县两弹一星城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暨红色筑梦之旅活动。通过沉浸式参观学习、重温入团誓词、主题团课等活动形式医护学子们深刻感悟“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科技报国薪火。

清晨,展馆内,一幅幅泛黄的照片、一件件珍贵的实物,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娓娓道来。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团队成员驻足影厅,通过影像,了解 1945 年原子弹对广岛的深远影响,深刻认识到核武器研发的历史必然性与战略意义。展台中央的原子弹模型前,队员们凝神细观,从精密构造中体悟老一辈科学家 “从零突破” 的智慧与勇气。《邓稼先》专题纪录片以诗意的语言再现了 “两弹元勋” 邓稼先的一生。视频中,他隐姓埋名 28 年,带领团队在戈壁滩上攻坚克难,最终换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惊天巨响。“什么是真正的科学家精神?邓稼先用生命给出了答案!” 学生代表杨佳玲眼眶湿润的分享感言。

                        

穿过苍松翠柏掩映的将军楼,实践团来到邓稼先旧居。这座朴素的院落曾是邓稼先夫妇生活与工作的场所,书桌上的计算尺、墙角的行军床,无声诉说着“白天搞科研、晚上睡板房”的艰苦岁月。小分队全体成员在旧居前庄严列队,高举右拳,重温入团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誓言铮铮,与历史回响交织,青年们的眼神愈发坚定。“在这里,我触摸到了‘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具象内涵。”队员杨梦婷动情分享,“邓稼先放弃国外优渥条件毅然归国,甚至因辐射伤害身患重病仍坚守岗位。作为医学生,我们更应以他为镜,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要。”

                     

午后,实践团深入山体防空洞。阴冷潮湿的隧道内,复原的科研场景令人震撼:手摇计算机、煤油灯、黑板上的演算公式……“当年,科学家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完成了 ‘争气弹’ 的研制。” 讲解员指着墙上的国际形势图说道,“没有设备,他们用算盘打草稿;没有外援,他们靠协作攻难关。” 团队成员卫晓暄俯身细看洞内陈列的日记本,泛黄的纸页上工整记录着实验数据与家国情怀:“愿以身许国,何须青史留名。”

                     

活动最后,分团委副书记胡怡菲老师以《从 “两弹一星” 到科技强国:青年使命与担当》为题,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给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回信精神,深入剖析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核心要义。“‘两弹一星’ 精神不仅是历史丰碑,更是前行火炬。” 胡老师强调,“在 ‘卡脖子’ 技术攻坚的今天,青年更需以 ‘坐冷板凳’ 的定力,投身科技创新‘主战场’。” 在心得分享环节,队员陈俊分享了钱学森归国的故事:“面对美国阻挠,钱学森一家以五年抗争换来归国路。妻子蒋英说‘你只管回国,孩子交给我’,这份家国大义令人动容。这让我明白,爱国从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队员陈琳琅讲述了邓稼先的事迹:“1979 年核试验失败,邓稼先不顾辐射危险冲进现场。他说‘你们还年轻,不能去’,用生命换回关键数据。这种舍生忘死的精神,正是我们医学生该传承的担当。”

                       

夕阳西下,小分队也将踏上归程。分团委书记毛霞老师总结道:“此次两弹一星城红色筑梦之旅既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政大课。希望同学们以‘两弹一星’精神为灯塔,在专业学习中精益求精,在社会实践中医德与医术并修,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ALL CONTENTS COPYRIGHT @CHENG DU POLYTECHNIC 2007-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1016755号|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13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