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寻 “两弹一星” 精神的时代价值,强化高等职业教育的使命担当,2025 年 6 月 20 日,医护学院党总支全体党员前往绵阳 “中国两弹城”,开启了一场 “传承两弹一星精神,筑牢育人初心使命” 主题党日活动。

绵阳 “两弹一星” 城,作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旧址,是我国核武器研发的摇篮,它真实记录了老一辈科学家在艰苦环境下,为打破核垄断、实现国防现代化,隐姓埋名、无私奉献,成功研制原子弹和氢弹的辉煌历程,是 “两弹一星” 精神的深厚承载地。
走进这座神秘的 “两弹城”,党员们如同穿越时空,探寻尘封历史,沿着前辈足迹,沉浸式感受那段峥嵘的中国核武器探索岁月,追溯跨越 60 余年的精神传承脉络。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严峻国际形势,老一辈科学家怀揣坚定信念与勇于探索的精神,以 “596 工程” 为代号,踏上完全自主研发之路。邓稼先隐姓埋名 28 载,在核爆事故中挺身而出,最终因辐射英年早逝;王淦昌改名 “王京” 17 年,默默奉献;陈能宽放弃美国优渥条件回国效力;郭永怀为保护绝密数据与警卫员抱紧公文包,壮烈牺牲…… 他们秉持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理念,凭借手摇计算机和黑板,攻克氢弹原理等世界级难题,打破超级大国核垄断,筑牢国防实力根基,为国家安全与发展保驾护航。


在 “两弹一星” 研制进程中,老一辈科学家身处极端恶劣自然环境与简陋科研条件之中,却从未退缩。他们住帐篷、吃粗粮,在艰苦环境中坚守岗位,为国家科技事业倾尽青春热血。这种热爱祖国、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成为了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置身新时代,我们应直面挑战,奋勇拼搏,开拓美好未来;坚定不移地走独立自主发展道路,把握核心技术和关键资源,方能在国际竞争浪潮中稳立潮头。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 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生动诠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 20 世纪铸就的宝贵精神财富。活动结束后,老师们深有感触,纷纷表示,身为高校教师,传承与弘扬 “两弹一星” 精神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将爱国、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等精神元素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与奉献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力量,书写职业教育的华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