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屈原《离骚》
转眼间,新一年的端午节即将到来,在我眼中,端午节是一个由内而外都散发出深厚古典气息的节日,它美丽,神圣,特别,无论是由来还是其节日风俗都彰显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我相信,在每个人的心中,都存有一份自己专属的端午记忆。
从记事起,我便已知晓端午的存在。每一年的端午母亲便会很早起来张罗,去集市上买些粽叶,糯米,红枣为包粽子做准备。看那翠绿的棕叶在水中浸泡的差不多的时候,外婆便让我的母亲与她一同包粽子。我会赶集跑过去看,外婆见我来了,笑眯眯地问我:“丫头,你以后长大了要不要学包粽子?”我懵懂的点着头,外婆怜爱的摸摸我的脸:“嗯,这孩子有出息。”“两袖清风,洁白如玉,一颗红心”,这是我记得外婆一直念叨的话,当时不太明白,只惦记着锅里那起浮的粽子。打开散发清香的棕叶,里面的糯米晶莹剔透,中间那颗红枣是最唯美的点缀,可我一直以来都不太爱吃粽子,总觉得那滋味有些寡淡。
后来年纪稍大了些,我便从书本上了解到端午节的来历:士大夫屈原一生为国家尽心尽力,忠心耿耿,不屈于权贵,不料君主听信奸臣馋言将其贬谪,江山易主之时,屈原也不愿再苟活于世上,满怀悲愤于五月初五投入汨罗江中。后世为纪念他高尚的品质,将其作为神来祭祀。“把粽叶交叉,像这样,对,两袖清风,洁白如玉 一颗红心”,原来,是代表屈原,屈原一生清廉,品性高尚,那红枣便是他的一颗忠心,也只有屈原才配的上这样的赞美!我对这个节日又多了一种钦佩。
母亲告诉我,其实各地的端午节都有不同的特色,门口挂上一把艾叶,形状似剑可以辟邪;在孩子的额头上点雄黄酒可以去病消灾,赛龙舟的热闹非凡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活动,这些习俗仿佛将我带到古代,感受到世人对屈原的怀念与追忆。母亲还说粽子本还有很多种,不同的包法,不同的馅料,而外婆只钟爱那种没有过多刻意装饰的白粽,因为里面有屈原的味道。我问外婆,明明有现成的粽子卖,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多功夫自己做?她说,端午节的每一种习俗都有其特殊含义,就如同我们的学业,必须亲自去体会才能感受到它真正的内涵,只有经过自己的努力的到的成果才是成功,经过自己亲手包的粽子才会分外香甜。每年亲手包粽子是对于外婆来说最独特的记忆。
二零一五年,元月四日,我还在大学寝室,噩耗就在那一刹那传来——因病住院的外婆带着她的记忆停止了呼吸。二零一五年的六月,端午节又将到来,我还是没能学会包粽子,只是今年,我再也无法见到外婆安详的坐在沙发上看我母亲包粽子时喜悦而满足的神情;再也无法听见一直萦绕于我耳畔的“两袖清风,洁白如玉,一颗红心”。
我想,今年端午再品粽时,必会再多品出一番滋味——思念。当初,阳光下包粽子的快乐必定会连同今日的思恋与感叹融入清雅的粽香中,成为心底美好而带有点点伤感,弥足珍贵的端午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