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文化旅游学院(成都非遗学院)文化创意与策划专业(干曦礼技能大师工作室)团队,围绕“服务地方文旅、深化产教融合”开展了一系列非遗文创师生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暑期“三下乡”:扎根基层开展非遗研学,延伸产教融合实践链条
2025年暑期,文创专业教师团队带领学生赴青神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师生团队为当地乡村研学活动设计流程方案与宣传物料,组织青少年体验竹编、扎染等非遗项目。学生深入调研青神乡村文旅资源现状,围绕农产品文创包装、非遗IP开发等方面进行需求分析与案例采集,助力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


图 文创师生在青神“三下乡”服务中开展非遗研学活动
校企协同+大师联动:推动竹编技艺传承与社会公益融合
为促进竹编非遗活态传承,文创专业团队与校企合作单位——四川慈竹岭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国家级青神竹编非遗传承人郭志爱大师)深度合作。团队参与社区竹编教学,开发青少年社会实践与亲子活动课程,并编写配套活动手册。此外,校企联合申报慈善项目,策划非遗课程、社区活动及公益伴手礼,推动竹编技艺向“文创+公益”转型。

图 干曦礼参与郭志爱大师非遗公益活动 图 干曦礼与郭志爱开展申报慈善项目研讨
赋能文旅研学:设计研学柴窑,打造非遗实践新场景
温江几雅绘文化艺术工作室,特邀专业干曦礼参与其陶艺非遗传承与文旅研学服务项目,为其设计文旅融合研学用小型柴窑。设计过程中,团队优化了窑炉结构,满足传统柴窑烧制体验需求,并在外观上融入地方文化元素,使其成为文化打卡点。目前,该设计方案已进入建设阶段,未来将作为校外实践基地,供学生参与运营策划,深化产教融合。

图 研学柴窑设计概念图 图 研学柴窑项目施工现场
此次系列社会服务活动,不仅积累了丰富的产教融合经验,还将真实服务案例转化为教学资源。干曦礼老师撰写的非遗文创案例《校企协同下非遗文创“三阶四维”育训模式构建——以“干曦礼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例》,荣获第五届成都市教师美术书法篆刻作品展一等奖。

第五届成都市教师美术书法篆刻作品展获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