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研究

THIS NAME

审计案例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习研究 >> 审计案例 >> 正文

审计案例之:一份“真”合同露出马脚

发布日期:2025-05-06    作者:     来源:     点击:

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和山西女商人丁书苗(现名丁羽心)联手打造的高铁利益帝国最终土崩瓦解,发端于审计署2009年对京沪高铁建设项目进行的跟踪审计,源于审计发现的一份交易金额5000万元的虚假设备采购合同。

投资2000多亿元的京沪高铁建设项目,被刘志军和丁书苗等人当作他们黑色利益帝国的提款机。或许他们从来就没有料到,审计人员竟然能够从京沪高铁建设项目的数万份合同中揪出一份毫不起眼的假合同,由此揭开了丁书苗向中标施工单位大肆索要中介费并向刘志军进行利益输送的惊天秘密。

【丁书苗浮出水面】

2008年开工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总里程1300公里,概算总投资2170亿元,是当时我国投资额最大的铁路建设项目,也是一条旨在实现中国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铁路。审计署决定,在京沪高铁施工建设的同时,对这个重大建设项目进行跟踪审计。

常规的建设工程审计,都是钱花完了才审计。跟踪审计改变了这种审计模式,是边建设、边审计,审计过程与工程建设过程基本上同步,钱花到哪里就审计到哪里。

投资2000多亿元的高铁建设工程,各种合同加起来有几万份之多,审计应该从哪里入手?审计人员记得,当时署领导要求,对付款金额超过千万元的合同一定要“见账、见物”,要关注国家投资的每一笔钱花得是不是真实、合法、有效。对那些没有经过招标程序的采购,没有取得发票的采购,或者超出预算的支付,都须一笔一笔核对。

审计组注意到,在诸多参与京沪高铁建设的施工单位中,有一家的主业虽然不是铁路建设,却中标了一个标段高铁建设工程的B公司。审计组决定,就从这家企业入手。

在梳理B公司的财务报表时,审计人员发现,从2008年年底到2009年年初,这家企业以委托对方代为采购设备的名义,累计将5000万元汇给北京东润吉源 经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润公司”),但没有进行任何招投标程序,对方也未开具发票。更为蹊跷的是,东润公司是在2000年注册成立的企业,2008年 10月已经被吊销营业执照。B公司汇入上述5000万元设备采购款,又恰恰是在东润公司吊销营业执照之后。

审计组进一步了解到,东润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丁书苗。这是审计人员第一次接触丁书苗这个名字。当时在所有的公众媒体上,丁书苗这三个字都是与成功企业家、慈善人士等头衔相关联的正面形象。

【花费5000万元购买的设备去了马达加斯加?】

竟然将5000万元打给一家已经注销的个人控股公司?这个不同寻常的做法足以让审计人员怀疑这笔代理采购业务背后很可能藏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审计人员向B公司提出要求,要去实地看看他们花费5000万元都买到了哪些设备。在施工现场的项目负责人一听审计人员要看设备,顿时慌了神。他支支吾吾地说,采购的设备还没有到货,合同也是上面签的,他并不知情,了解情况要给领导打电话问问。他居然一边说,一边拔腿就向外跑,留下了目瞪口呆的审计人员。这样的场景也是不多见的。

让审计人员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这位项目负责人居然又主动找到审计人员解释说明情况。他说,公司借用这笔钱为马达加斯加的海外项目购买了设备,设备远在马达加斯加呢!

或许这位项目负责人以为,把故事扯到遥远的马达加斯加,审计人员就不会再查下去了。他没有想到,他的说法很快就在审计人员的查证之下被推翻。审计人员一边跟踪查证马达加斯加海外项目的设备,一边延伸调查东润公司和B公司的其他往来账目。

审计人员发现,B公司支付给东润公司的5000万元,东润公司没有支付给任何一家设备供应商。其中3000万元转给了东润公司的关联企业北京博宥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宥集团”)。这家后来不断见诸报端的博宥集团,实际控制人也是丁书苗;另外的2000万元转给了两家煤炭相关企业,实际上是替博宥集团归还拖欠这两家企业的贷款。

显而易见,B公司支付给东润公司的5000万元所谓设备采购款,其实都流入了丁书苗控制的博宥集团。从5000万元国有施工企业资金的实际去向,审计人员初步判断,“给马达加斯加的海外项目购买设备”的说法很可能是个彻头彻尾的谎言。

在另外一条线上,外围调查显示,B公司根本没有在海关报关进出口相关机械设备的任何记录,购买设备的确是个谎言。

【丁书苗突然归还了5000万元】

就在审计人员判断东润公司从B公司拿走5000万元确实有问题的时候,B公司突然又有了新说法。他们解释说,当时他们的确在马达加斯加中标了一个项目,因为 临近年底着急购买设备,在没有签订合同的情况下付款请东润公司代买设备。但是后来马达加斯加发生政变,中标项目被取消,停止购买设备,在审计人员介入后,东润公司已经归还了5000万元。

为了把这个过程说得“真实可信”,B公司还出具了一系列处理处罚相关责任人的证明文件。

审计进展到这一步,问题似乎已经完满解决。第一,B公司的主要问题是在签订合同之前向东润公司违规付款,现在B公司已经就违规问题处理处罚了相关责任人。第二,B公司面临的实际风险是流失5000万元设备采购款,现在这笔资金已经安全地回到了B公司的银行账户。

但审计人员知道,谎言是一个无底洞。也许看似微不足道的一个谎言,其实需要无数新谎言来弥补这个谎言留下的窟窿。

在对B公司的延伸调查中,他们发现,丁书苗控制着博宥集团等几十家企业,资产近40亿元,但是纳税记录不多。丁书苗和她的企业一定还有更多的秘密。

戳破了一个又一个的谎言泡沫后,审计人员开始琢磨,这笔所谓的设备采购款到底是什么用途的钱?很快,审计组发现,另外一家中标施工单位C公司于2009年 12月29日至2010年1月4日,分4笔从结算账户中隐蔽转出资金9936万元,以“投标保证金”名义汇入青岛某民营咨询公司,未在C公司会计账簿中反映。

延伸审计发现,该民营咨询公司已经注销了纳税登记,在其收到所谓的9936万元“投标保证金”后,将其中5468万元转入丁书苗及其子女的银行账户,其余资金汇入山西省某家企业。

审计人员预感到,C公司与B公司一样,很可能也是在给丁书苗支付中介费。于是,审计署第二次向中央纪委移送了与丁书苗有关的京沪高铁建设项目案件线索。

在审计组审计京沪高铁某客站建设工程中标施工单位D公司时,审计人员又有新发现。D公司向丁书苗控制的这家民营咨询公司支付了6700万元“中介费”。

中介费?这么大金额的中介费?而且是支付给一家已经注销了税务登记的咨询类公司?面对审计人员的追问,D公司提供了所谓的咨询服务合同。这是审计人员第一次见到丁书苗控制的企业与施工单位签订的咨询服务合同。

合同明确约定,“确保D公司中标高铁工程项目”,“按工程中标价的3.5%~4%收取中标服务费”。延伸调查资金流向发现,这笔中介费分15笔转至丁书苗等人的个人银行账户。谁能让丁书苗轻易地对外承诺“确保中标”呢?

审计组负责人慎重考虑后指出,外围证据已确凿无疑,下一步必须正面接触负责京沪高铁建设的京沪高铁公司,挖出丁书苗的靠山。

有关部门后来的调查证明,赋予丁书苗如此神奇“能量”的正是刘志军。在京沪高铁建设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刘志军屡屡打招呼帮助施工企业中标,由丁书苗向中标企 业收取高额中介费。但是因为刘志军当时还在位,京沪高铁公司及中标施工单位的有关人员只能私下反映情况,不敢公开指认。

【一个巨大的贪腐案终于水落石出】

案件重大,限于审计职权和手段难以继续调查,审计署遂决定将上述案件线索再次移送给中央纪委。对刘志军、丁书苗重大贪腐案的调查,由此拉开了帷幕。

2010年12月21日,中央纪委收网,丁书苗被专案组控制。专案组的审计小组在初步审查博宥集团的财务资料后发现,这家几乎没交过税的企业,共计收取各铁路施工企业中标中介费15亿元。

在丁书苗被控制后,专案组迅速查明,在京沪高铁建设项目招投标过程中,丁书苗与刘志军之间的利益链条是,刘志军负责向下属单位打招呼,丁书苗则向中标企业收取高额中介费。

后来公诉机关指控,丁书苗先后帮助23家公司中标57个铁路建设工程项目,中标的标的总额超过1800亿元。在上述57个项目中,刘志军为其中53个打过招呼。丁书苗等人从中获得好处费30多亿元,其中她个人获利20多亿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