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看望实习生,关心倾听助成长

发布日期:2025-03-28   来源:   点击量:

为深入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倾听学生心声,解决实际问题,2025年3月7日,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号召,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人工智能学院毕业班辅导员一行深入成都正信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实地考察与交流,旨在搭建校企合作桥梁,为学生创造更多优质就业机会。

此次访企拓岗活动不仅促进了学院与企业的深入交流与合作,还为学生的实习与就业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通过实地走访与交流,学院更加精准地把握了企业的用人需求和行业标准,为后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就业服务质量提供了有力依据。同时,也为企业输送了更多优秀人才,实现了校企双方的共赢。

学长寄语:

计应232-4班龚浩

2024年11月经推荐得到了前往成都正信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实习的机会。通过几个月的历练,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提高,

实习期间,我被分配到成都正信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中青创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事业部做部门助理。我既兴奋又紧张,兴奋是因为在这个项目部门蕴藏着许多机会,能够充分发掘我的能力,紧张是因为担心自己的工作经验不足,不能很快进入工作状态。不过事实证明只要有敢于接受挑战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心态,任何困难都可以逐一克服。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虽然有三年的专业知识学习,但是实践的东西接触的少,对许多问题不了解。面对这种情况,只能依靠自己不断的学习,让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和知识体系的健全,让自己尽早、尽快的熟悉工作情况,少走弯路。在接触到新的陌生的领域时,缺少经验,对于业务知识需要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通过不断的多想多问,在领导和老同志的帮助下,自己还是能够很快克服这种状态融入到崭新的工作生活中。

生活上,自己逐步完成学生角色的转变。由于离家较远,对于完全陌生的环境和生活状态,也曾担心不知该怎么与人共处,该如何做好工作。正如我父亲跟我说的那样,“初来乍到,切勿眼高手低,多听多做少说”,凭着一颗学经验,求知识的心态,在公司融洽的工作氛围、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各级领导与同事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下,让我很快完成了从学生到职员的转变,能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公司中的每一位同事都是我的老师,“守时、明礼、勤奋、担当……”他们的丰富经验与建议对于我来说无疑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运动会、企业年会更是让我体会到了何为真正的家园文化。

过去的半年,是不断学习、不断充实的半年,是积极探索、逐步成长的半年。我深知,毕业只是求学的一小步,社会才是一所真正的大学。正如校训里的“精勤博学,学以致用”,积极进入职场,放下身段,一步一个脚印,就业当前,不容徘徊;同时,更需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学习,搏得新的强力“敲门砖”,敲开更好的平台,占据更好的位置,带来更广阔的视野。

2025年3月27日,人工智能学院辅导员一行前往明源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实地走访,旨在助力学生职业发展规划,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实践与就业平台。

现代化的办公环境、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充满活力的工作氛围,让辅导员们对公司的实力有了直观感受。在会议室,双方展开深入交流。明源云科技的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业务范围以及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成果,尤其强调了对人才的重视与培养机制。辅导员们则介绍了学院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学生的基本情况,双方就学生实习、就业、项目合作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

此次走访,不仅增进了学院与企业的相互了解,更为未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校企携手,有望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机会,助力学院人才培养与企业创新发展实现双赢。

学姐寄语:

计应虚拟223-1邓欢

站在实习的起点,你们即将开启一段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旅程。作为过来人,我想用几句心里话为你们导航——这不是一份“避坑指南”,而是一张“成长地图”,愿你们在职场中既能脚踏实地,也能仰望星空。

一、态度篇:空杯心态vs 成长型思维

“归零”不是否定自己,而是给新知腾出空间:忘掉“学校尖子生”的光环,职场上没人关心你过去的GPA。主动请教、观察同事的工作方法,你会发现“职场大学”的课本远比想象中厚重。把批评当礼物,把挫折当彩蛋:被领导指出方案漏洞时,别急着辩解,记下每个“为什么”;项目卡壳时,试着从失败里挖出下次成功的线索。

二、学习篇:“偷师”比“苦干”更重要

带着“显微镜”观察:留意同事如何高效开会、前辈怎样化解冲突,这些隐性知识比Excel公式更值钱。

建立你的“职场错题本”:每天花10分钟复盘:今天学到了什么?哪些方法可以优化?哪些坑要避免?坚持一个月,你会惊讶自己的进化速度。

三、人际篇:做“团队润滑剂”,不做“透明人”

主动“破冰”不尴尬:给同事带杯咖啡时自我介绍,午休时参与聊天,职场关系从微笑开始。

学会“麻烦”别人:合理求助比闭门造车更高效,但记得用“请教”代替“命令”,用“感谢”收尾每次帮助。

四、成长篇:用“作品思维”代替“打工心态”

把每份任务当“个人作品”打磨:即使是做表格、写会议纪要,也要追求“超出预期”。这种追求会悄悄把你和同龄人拉开差距。

定期“自我更新”:实习不是重复劳动,而是探索职业兴趣的机会。如果发现岗位与预期不符,及时调整方向,你的时间比想象中更宝贵。

最后想说:

职场没有标准答案,但请永远记得:

保持“愚蠢的好奇心”:多问“为什么”,少纠结“对不对”;

修炼“反脆弱”能力:压力不是敌人,而是让你变强的催化剂;

保留“学生感”:不是幼稚,而是对学习的热情、对未知的敬畏。

实习是职场的“新手村”,但你们终将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战士”。别怕犯错,别怕走弯路,因为每一次跌倒时的痛感,都会化作未来奔跑时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