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实践深度融合,9月19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与超星联合开展了“智慧课程平台应用主题工作坊”。本次活动围绕《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及教育部关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组织线下实操培训,帮助教师熟练掌握超星泛雅智慧教学平台应用,创新课程教学模式,为构建面向未来的数智化教育生态注入新动力。
工作坊开始前,人工智能学院张修军副院长在开场发言中指出:“数字化教育已成为推动教育变革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本次培训聚焦‘AI引领、数智融合’,致力于提升教师的数字化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实现从传统经验型教学向数据智能驱动的现代教学转型。”他表示,学院希望以此次工作坊为起点,不断拓展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全过程中的应用,为造就符合时代需要的高层次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夯实技术基础。
在培训主体环节,超星的培训师以典型智慧课程运行场景为切入点,通过教师+学生双视角(双端)演示,双向印证,强化场景共鸣,深入讲解了如何借助超星泛雅AI工具及知识图谱技术重塑课程知识结构,并结合“知识—能力—资源”三元协同的教学理念,演示了如何运用AI辅助工具实现精准教学目标制定与教学过程动态调控。
实操部分覆盖智慧教学全链路:不仅包括课程构建与教学流程的初步设计,班级管理、成绩设置等基本功能应用,还延伸至AI辅助答疑、思政智能指令等个性化教学工具,以及课前小组任务分配、课堂实时互动、课后个性化学习追踪等多环节实战演练。
借助学情看板,教师可实时获取班级整体学习进度、知识点掌握状况与个体学情预警,全面支撑“教学管考评”一体化闭环管理。参训教师通过亲身体验,深刻感受到“AI+教育”融合应用对打破传统课堂时空局限、重构教学形态的巨大潜力。
超星技术支持团队也在现场为教师们提供了“一对一”答疑服务,高效解决了诸如数据导入异常、智能指令配置等常见技术问题。
参训教师普遍认为,通过系统实操,不仅提升了对智慧教学平台高级功能的掌握程度,也更加明确了如何借助学情数据反哺教学优化,对增强课堂吸引力和学生学习主动性具有积极意义。
本次工作坊是人工智能学院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的一项实质性举措。学院通过“理论传授+实操演练+现场答疑”三位一体的培训方式,全面增强教师智慧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为推进课程智能化建设和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下一步,学院将继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重点探索人工智能在算法实训、项目协作等专业教学环节中的深度融合,加快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数据驱动”的新型智慧教育环境,为数字化时代培养更多复合型人工智能人才持续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