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文化旅游学院!

“蜀韵侨声溯根源·情系华夏传文脉”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小分队 ——引领华裔少年巧手剪春秋,饺香系乡情

作者:  编辑:段艳姣(旅游分院)  审核:吴杰楠  时间:2025-07-06  浏览:


7月6日文化旅游学院"蜀韵侨声溯根源·情系华夏传文脉"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小分队带领35名华裔青少年以指尖艺术对话中华文脉,在非遗剪纸的方寸乾坤与包饺子的烟火温情中,体悟"家"的温度与文明的传承。

纸生万象,红纸镂刻千年情。今日的非遗剪纸活动有幸邀请到四川省特级教师,四川省民间艺术(剪纸工艺)优秀传承人,四川省农村手工艺大师,成都市新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高慧兰老师作为主讲。

活动伊始,小分队的成员们提前为华裔青少年们准备好了红纸、剪刀等工具以及寓意吉祥的剪纸纹样图谱。课堂上,跟随高老师讲解的折纸技巧与运剪力道,华裔青少年们第一次将指尖轻触于承载千年智慧的红色宣纸之上,每一次的落剪,都凝聚着对古老技艺的敬畏。

在剪纸实践环节,小分队的志愿者们不仅亲身示范、与华裔青少年一同动手创作,更主动融入课堂互动,生动讲解剪纸背后的民俗故事。通过这种深度参与的方式,志愿者们引导大家在感受指尖艺术魅力的同时,深刻理解了其中蕴含的团圆、祈福等中华文化内涵。当一副副线条流畅、图案华丽、寓意吉祥的剪纸作品跃然眼前时,成功的喜悦与对中华剪纸艺术精妙的震撼,写满了一张张年轻的脸庞。

饺香融情,围炉共塑同心圆。下午的热闹场景移至学院烹饪实训室。志愿服务团队精心策划,邀请成都市新津区石昭西式面点技能大师工作室王江平亲临指导将包饺子这一传统技艺转化为生动的文化体验课

从和面、擀皮到填馅、捏合,老师的悉心传授和志愿者的全程协助下,华裔青年们兴致勃勃地动手实践,案板上形态各异的饺子渐渐堆积。操作过程中,志愿者们不仅引导实践,更积极营造交流氛围笑语声中,大家分享着各自家乡的饮食故事手中饺子成为了连接祖辈记忆的情感符号。此刻,在志愿者的贴心陪伴中,亲情与文化认同感在齿颊留香间无声流淌、深深浸润。

从剪纸艺术的巧思到饺子里的团圆寓意,一天的活动为华裔青少年打开了一扇深度感知非遗与民俗文化精髓的窗口。接下来,实践团队将充分发挥地方文化资源和职教实践平台优势,精心策划更多沉浸式文化课堂,让华裔青少年们在动手实践中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情感温度。这份文化基因的唤醒,必将伴随他们走向世界,成为传播中华文明的友好使者。


ALL CONTENTS COPYRIGHT © CHENG DU POLYTECHNIC 2007-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1016755号|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13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