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0日至13日,科研处组织6名科研骨干教师参加了由中青中教(北京)科技创新中心举办的“新科技发展背景下科研项目申报、科技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运用专题培训”。

成都理工大学科研处负责人/教育部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刘玉邦教授以《新科技发展背景下的政策体系及本质要求》开篇,系统解读了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与地方产业升级的衔接逻辑,强调职业院校科研需以“服务区域产业链短板”为核心导向,将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等技术研发与地方需求精准匹配。在“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范式变革”板块,他剖析AI技术从“辅助工具”向“科研核心驱动力”的转变,提出构建“跨学科AI赋能平台”,以提升职业院校科研效率。针对项目申报痛点,刘教授结合评审经验,总结“问题导向选题法”,并逐一分析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项目的撰写重难点,助力科研人员规避申报误区。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负责人/重庆市技术经纪人培训核心专家黄涛教授紧扣党的二十大"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的战略部署,系统阐释了知识产权在创新体系中的核心作用。以高质量专利的布局策略为切入点,结合具体案例详解专利方案的发掘,并提炼专利交底书撰写,助力科研团队精准提炼创新点。在知识产权风险防控环节,黄教授通过技术合同常见条款中知识产权问题,解析了技术研发全流程中的法律“雷区”,为科研团队提升专利质量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引。
西南交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负责人/国际注册技术经理人魏涛教授从政策体系与权属改革破题,解读了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法规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的三个认识论,并介绍了西南交大的“非资产化管理机制”等创新举措。针对转化流程梗阻,他总结了“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市场适配”三阶递进模式,强调产学研合作的机制、机构逻辑。此外,魏教授还分享了西南交大中试研发平台的实践经验,打通了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思维壁垒,为职业院校构建“政策-生态-实务”联动的转化体系提供了系统性方法论。
本次培训紧密围绕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需求,聚焦政策解读、申报策略、成果转化及产权保护等核心议题,以“项目申报—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为主线,紧扣新科技革命与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双重背景,深度融合政策解读、理论讲授与案例研讨,旨在提升职业院校科研人员的前沿政策敏锐性、技术创新服务力及成果转化实践能力。参训教师一致认为,培训内容“精准切中职业院校科研痛点”并提供了系统性科研能力提升方案,为今后的科研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