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疫情把我们与大自然分离得太久了,我们就更加渴望去亲近大自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领略大自然的美,享受成都周边新农村建设的美好成就,去感受人工的巧。
银杏散金染初冬
白岩山位于成都大邑县西北,白岩寺就隐秘在这崇山峻岭之中。山道上的石板路避着险峻的山势,向上盘旋。

密林之中,古木参天,星星点点的野菊花竞相开放。漫步在山道上,两旁的银杏树在我们的头顶上聚拢,形成长长的拱廊。大家纷纷拿出手机,要将这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带回去与家人、朋友分享。

初冬时节,那棵九株同根的千年古银杏冠盖如云,满树金色的叶片在暖洋洋的阳光映射下金光闪闪。树下金黄的银杏叶铺满地,我们的宋大姐都忍不住捧起一大把银杏叶轻轻抛向空中,身边的同伴赶紧用手机快速将这一浪漫瞬间定格。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生活中最美的,不仅仅是自然的美景,更是团队中相亲相爱的手足之情。

竹茎疏处见前村
崇州古称蜀州,宋代大诗人陆游曾在此任通判。他所作《太平时》诗里有:“竹里房栊一径深,静愔愔。乱红飞尽绿成阴,有鸣禽。”而唐人李涉也曾作《竹里》诗曰:“竹里编茅倚石根,竹茎疏处见前村。”他们都表达了乡村生活的闲适与隐逸之情。这或许就是成都附近崇州道明竹艺村的别名“竹里”得名的由来。
今天,成都崇州市将道明镇龙黄村9组打造成中国民间艺术(竹编)之乡,传承当地的竹编文化,发扬着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村民们在这里劳作,用自己的双手将竹条编织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无论是小巧精致的竹篮、竹筐、竹蜻蜓、鸟巢、宝塔,还是庞大的屏风或艺术展品,无不展示出竹编艺人巧夺天工的技艺。当地居民通过自己的双手将原先陈旧的房屋,变成为了一个个充满文创气息的活动空间。竹里清雅的环境也再现了八百多年前唐宋诗人诗句里面的文化意蕴。

炊烟袅袅,厨艺达人纷纷上阵,愉快的秋游在阵阵欢歌笑语中落下帷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