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财务处网站!

关于“过紧日子”的最新表述

发布者:  时间:2024年04月15日  浏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3年12月11日)

严控一般性支出。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

政府工作报告

各级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真正精打细算,切实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出实效来。

国务院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2024年2月5日)

要深化标本兼治,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腐败问题整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落实过紧日子要求,通过深化改革铲除腐败滋生土壤,推动防范和治理腐败问题常态化、长效化。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有的地方、部门和单位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不到位,违反财经纪律行为仍时有发生。

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要严控一般性支出,从紧安排必要支出,勤俭办一切事业。

《关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严肃财经纪律。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

《关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完善预算安排和管理措施,强化绩效结果应用,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不动摇,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合理安排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兜牢基层“三保”底线,把财政资金用好、用在刀刃上,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

(一)落实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的要求,严控一般性支出,可以省的钱一定要省,不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能乱花,坚决防止大手大脚花钱、铺张浪费。

(二)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思想,进一步完善过紧日子制度机制,各地区各部门要专门制定相关办法。将过紧日子的要求贯穿预算管理全过程,在合理保障部门履职支出的基础上,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强化“三公”经费管理,继续压缩论坛、展会等活动,从紧安排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腾出更多财政资源用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加强政府采购预算管理,节约政府采购成本。严格新增资产配置,积极盘活存量资产,推进资产共享共用,防止资产闲置浪费。跟踪评估过紧日子情况,坚决查处损失浪费财政资金行为。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文字实录》

从财政管理来讲,就是要坚持内部挖潜,向管理要效能。落实落细过紧日子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严肃财经纪律,坚决防止财政资金“跑冒滴漏”。

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这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各级政府都要带头落实,勤俭办一切事业。俗话说,精打细算,才能油盐不断,党政机关少花一分钱,民生事业就可以多安排一分钱。当然,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不是捂紧钱包不花钱,而是该花的花,该省的省,做到“大钱大方、小钱小气”,集中财力办大事。近年来,财政部门严格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总结起来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加大民生保障力度。2023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预算,比疫情前的2019年下降了20%。同期,财政民生支出保持较快增长。2023年,各级财政用于教育等重点民生领域的支出,比2019年增长了25.5%。

二是合理安排中央部门支出,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在切实保障部门履职的基础上,中央部门带头过紧日子,2020年—2022年中央部门支出连续负增长,2023年也只略增了0.8%,把节约下来的钱用于支持地方保障民生、促进发展。2019—2023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从7.44万亿元,增加到10.29万亿元,首次超过10万亿元,增长了38%。

三是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保障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实施。比如,2018—2023年,全国财政科技支出从8327亿元,增长到10823亿元,增长了30%。2024年中央本级科技支出继续加力,增幅达到10%,更好支持科技自立自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各级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进一步凸显了这不是一时之需,而是长久之计。财政部门将主要从三个方面抓好工作落实:

一是树牢过紧日子的思想。崇尚简朴、厉行节约、力戒奢华,把勤俭办一切事业作为长期坚持的方针,切实贯彻到财政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

二是抓好过紧日子的执行。我们将持续从严从紧控制“三公”经费管理,严格执行会议差旅、资产配置、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制度规定,把过紧日子的要求落到实处。强化预算的约束,推动精简不必要的节庆、论坛和展会等,及时收回使用结余闲置的资金,把更多的“真金白银”用于发展的紧要处、民生的急需上。

三是强化过紧日子的监督。2023年,我们加大财会监督力度,严肃查处了使用财政资金搞“形象工程”等违规行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强化监督惩处,坚决杜绝讲排场、比阔气,坚决防止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

《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节选)》

关于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这是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所决定的。强调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在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上下功夫,可以省的钱一定要省,不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能乱花,集中财力办大事。

(一)厉行节俭,习惯过紧日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要树牢过紧日子理念。财政部门要带头勤俭节约,财政干部要带头艰苦创业,将过紧日子作为预算管理的基本方针,时刻绷紧过紧日子这根弦。要健全过紧日子制度。将过紧日子的要求长期坚持下去。要严格过紧日子执行。把严把紧预算关口,按照标准编制预算,加强预算执行监控,完善支出审核机制,不该开支、不必开支的一律不开支。要强化过紧日子监督。与财会监督、审计监督等结合起来,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改进管理。对突击花钱、大手大脚、造成财政资金损失浪费的,该追责的要追责。

《国务院新闻办就2023年全年财政收支情况举行发布会》

所谓提质增效,就是要在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绩效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强化政策协同这六个方面下功夫,大力推进财政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法治化,要把钱用在刀刃上、关键处,同样的钱花出更大成效,实现更高效益。

关于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的通知(财预〔2022〕126号)五、做深做细过紧日子情况评估。中央部门要继续按季度评估本部门落实过紧日子情况,从制度建设情况、一般性支出情况、“三公”经费情况、支出标准建设及执行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财政部门要将评估结果与相关单位预算安排挂钩。地方财政部门要加强过紧日子评估制度建设,强化本地区部门和单位过紧日子情况评估和结果运用,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改进管理。



文章转载于《财会教育研究者》公众号

版权所有©2007-2020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财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