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奏响党史学习教育主旋律,号召广大青年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2021年7月13日,国际商贸学院胡小弦、苗兴国老师带领的“青春暖夕阳”小分队进入活动第三天。
经过昨天的调研,志愿者们确定了调研对象,访谈内容,明确了志愿服务方向。还根据老人实际情况购买了慰问物资。我们的志愿者依然兵分三路,分别前往了东华村、柳河社区、花源社区三个地点进行走访,继续挖掘新津花源本期老人的典型事迹。
一.东华村寻访记
早上8:30,志愿者们就已经到达了东华村,他们首先到村委会报道,在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们获得了更多的“五老”人员信息。东华村是两个组合并的,村子很大,没有任何公共交通工具,也不在共享单车的骑行范围,村委会推荐的老人名单中,往往从一户走到另一户人家需要40多分钟的时间。

(图一:与村委会工作人员进行交谈)

(图二:寻找老人的家)
志愿者们用脚步丈量了东华村的红色土地,找到了我们的寻访对向杨仕东老人。杨爷爷向志愿者们分享了他的故事, 1960年7月1日入伍,1965年12月退伍。1962年10月前赴中印边境地区参与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作战地区地势险峻,气候恶劣,人烟稀少,交通不便,作战艰苦性十分罕见。杨仕东爷爷不畏艰难,吃苦耐劳,恪守警卫员职责,严格做好警戒保卫工作,荣记“三等功”。

(图三:杨仕东爷爷为志愿者们分享三等功荣誉相关资料)
“党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跟党走,一切听从党的指挥。只要党还需要我,我就会去!只要我会能为党做一点事,我就会做。”杨仕东爷爷激动地说道。听到这些话,志愿者们也深受触动,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更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严格要求自己,在同学中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争取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图四:志愿者们与杨仕东爷爷进行合影留念)
二.花源社区寻访记
7月12日早上8:30我们分队带着慰问品去到花源社区回访了昨天调研的爷爷奶奶。他们有的是高龄老人独守空房的老奶奶,有的是90岁高龄的老爷爷,还有的是56年党龄的老党员,我们的志愿者都怀着崇拜与敬佩之心一一送去了慰问和关怀。

(图五:团队成员与奶奶交谈)

(图六:与王国政爷爷的交谈)
(图七:团队成员陪90岁老人聊天)
炎炎盛夏,我们的志愿者放慢了脚步,走进巷子里乘凉,路过时发现一位老人家坐在椅子上捧着《中国共产党》看,耐不住好奇,或许是敬佩这些老人,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老一辈党员的故事,我们走了进去。

(图八:蔡文月老人读书)
蔡月文,这是一个温尔儒雅,极具书香气息的老人,1966年入党,有在党50年勋章,平时就喜欢看关于中国共产党的书籍文献,在旁边的桌子上还放着许多中国共产党的报纸,听老人说他一直保留着这几年的报纸,没事就喜欢拿出来看看。“悠悠岁月铭记着老党员的奋斗足迹,光辉历史镌刻着老党员的不朽功绩”。他们的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新时代年轻人学习的,我们要紧跟老党员步伐,做好新时期的领头人。
三.柳河社区寻访记
2021年7月12日,青春暖夕阳小分队再次来到柳河村访谈了两位老党员,慰问了一位励志老人——钟德华奶奶。

(图九:志愿者们慰问钟德华奶奶)
接下来志愿者们又来到夏文元老人家中,夏文元老人是柳河村老人协会的会长,曾获3次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优秀村干部等荣誉,同时他是一名非常低调的工作者,只追求为人民服务。小分队也是感受颇深,为平凡而伟大的人民工作者自豪。

(图十:志愿者与夏文元爷爷交谈)
最后一战来到吴庭辉爷爷家中,吴庭辉爷爷是一名55党龄的农业科学研究技术者,曾参与过“川新糯米”研究,1978年开始研究新品种,1983年开始研究技术推广。曾获得全省第二名科学先进工作者,科学技术成果四等奖。

(图十一:志愿者与吴庭辉爷爷交谈)
吴庭辉爷爷送小分队离开时,经过自己的家门时还热情地介绍了自己种的花。

(图十二:吴庭辉爷爷像志愿者介绍他种的花)
通过此次走访老人,寻红色足迹,小分队对老一辈人的故事又有了进一步了解,特别是当这些老一辈人非常低调地说这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时,小分队的每位成员都能感受到这平凡而伟大的力量。最后吴庭辉爷爷提醒每一位青年人要珍惜粮食,青年人要深刻认识到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