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深霜叶红,雾重银杏黄。收获的季节,三年的国家骨干建设正式进入了收官时候。学院工会组织了此次秋游活动。或远或近,僻静的郊外或喧闹的市区,大家洋溢着奋斗后的喜悦,留连于深山古寺、徜徉于风情小镇,穿行在历史与现实,赏黄叶,尝美食,摆POSE,释放着身心,艳羡了家人。各分工会纷纷上传了他们秋游的记忆。我们酌选了几篇,供全院同仁分享。
且如今年冬 蒙顶秀寒松
——记2015年花源行政分工会秋游活动

金秋浪漫,景色醉人。为了丰富我分工会教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交流,增进友谊,激励建设骨干高职学院的斗志,我分工会组织全体教职工于11月20日前往蒙顶山开展秋游活动,同时感受新农村的变化缩影。
早上8点40,分工会全体教职工怀着喜悦的心情踏上了前往蒙顶山的旅程。一路上,大家兴致勃勃、欢声笑语。经过大约2个小时的车程,顺利到达目的地。
“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蒙顶山麓有着浓郁的川西乡村景色,茂林修竹,水桥流水,环抱农舍。从海拔80-1000米左右的中山地带,由西向东,片片茶园,堆青叠翠,绿浪翻涌,苍翠宜人,蔚为壮观。走进景区,凝重的雾,滴落的雨,分不清是雾还是雨,给这阴冷的天更增添了些寒气,但大家早已不顾脚下的湿滑。一路上,大家团结互助,齐心协力,彼此鼓励,共同奔赴每一处丽景。在登山过程中众位老师们不仅舒缓了紧张工作带来的压力,而且在活动中笑着,谈着更加增添了同事之间的团结之情,也为我接下来的创骨干建设增添了一份激情和冲劲。
最后,领导、老师们一起享用了景区附近的农家乐并合影留念,在留恋忘返自然景观的同时,每个人都锻炼了身体,增强了意志。我们在雾雨中游蒙顶山,虽然我们大多对茶没有研究,但这一路,我们相机里是满满的,我们记忆是满满的,收获的情感是满满的。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2015年工房分工会秋游活动简记

为了丰富学院教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交流,增进友谊,寻求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切合点,按照学院党委、工会指示,工房分工会于11月14日组织分院教职工前往彭州市海窝子古镇和白鹿镇进行为期一天的实地考察。
早8点半,细雨霏霏,两辆大巴分别从花源、高新校区出发,一路北行,出彭州过关口,来到湔江河谷小盆地新兴古镇海窝子。海窝子为传说中古蜀国柏灌王奠基之地“瞿上”,是古蜀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镇口牌楼高耸,端庄古朴,绿树掩映,环境清幽。“5.12”地震中,这里遭到极大破坏,重建后的海窝子被打造成“生态田园养生古镇”。老师们缓步走在古街,身旁青砖木楼是明清风格的仿古建筑,整个古镇高低错落,进退有致。大家瞻仰老地下党员的故居,品尝现做现卖的古镇麻饼,这条长1.5公里的青石板路,是成都众多古镇中最长的一条。小镇不大,信步行来,悠闲安静中不时给人些小惊喜,比如街边悠闲度日的老人,小径深处飘来的幽幽酒香,客栈探出头的银杏那一树金黄。
出古镇后,了解当地经济发展,品绿色美味鱼宴,寻访道教阳平观。步行不远,一架石梯,蜿蜒而上,阳平观就隐身在后面的山上。拾级而上,大殿出现在眼前,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大殿后还有一大片建筑,庭院中拔地而起的八卦亭气势磅礴、金碧辉煌。很多人知道鹤鸣山、青城山是道教的发源地,却不知道海窝子的阳平山也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其中的阳平观背靠高山,面向湔江,建于东汉,是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创建的第一个组织与管理机构,因是道教首治,被尊为“道教祖庭”,有人称其为“东方耶路撒冷”。
下午前往本次考察最后一站,法式风情白鹿镇。白鹿镇森林覆盖率达90%,是国家4A级景区。历经“5.12”大地震洗礼后,重建的新镇旧貌换新颜,法式风情街,遗址公园,天主堂,白鹿民宿等共同打造出一个新兴旅游小镇。老师们在青山绿水间放松身心,交流情感;在白鹿中心学校的“最牛教学楼”前感受生命的坚强可贵,吸取奋发上进的力量。整个白鹿镇神奇浪漫,正如诗人流沙河所题:“白鹿渺渺随仙惟古镇鹃啼依稀蜀韵,丹花盈盈语客有教堂诗唱仿佛欧风”。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在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下,学院已顺利通过骨干示范建设省级验收。接下来的时光,大家激励斗志,要在更加和谐融洽氛围中把工房分院建设得更好,迎取骨干示范工作国家级验收的最终胜利!
(供稿 田京)
游白鹿 品文化 换心情
—— 记医护分工会组织教职工秋游活动
为了丰富我院教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交流,增进友谊,激励建设骨干高职学院的斗志,医护分院分工会按照学院工会《关于教职工秋游活动事项的通知》精神,认真组织、细心安排了分院教职工到彭州市白鹿镇参观灾后重建成果,体验新农村建设的秋游之旅。
2015年11月20日9:30,分院教职工一行从青羊校区出发到达了中法风情小镇——白鹿镇,参观白鹿镇建设,体验欧洲小镇的风光。

走进小镇上的法式风情街,浓郁的法国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尖顶廊柱、拱形花窗、彩色屋瓦、碎石小道……这一切映衬着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显得格外美丽。
“上书院”废墟、中法友谊桥、5.12地震群雕像、5.12地震中闻名的最牛教学楼……这些原来在电视上看到的地震遗迹,真实地展现在大家的眼前。
历经“5.12”大地震洗礼的白鹿镇,旧貌换新颜,白鹿镇的重建,带给了教职工们很大的震撼。通过近距离感知白鹿镇,感受小镇风光,不仅令教职工们了解了白鹿镇的发展历史及文化,更彻底释放了工作压力,放松了心情,进一步增强了分院教职工队伍的凝聚力。
烟雨迷蒙访白鹿,云开雾散显丽颜
基础部新城镇规划考察纪要

2015年11月20日,根据学校工会《关于教职工秋游活动事项的通知》精神,为了丰富我院教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交流,增进友谊,激励建设骨干高职学院的斗志,拓宽人才培养新思路,基础部全体教职工前往彭州市白鹿镇进行新城镇规划考察,参观灾后重建成果,体验新农村建设,感受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宗教人文资源,探寻新城镇规划模式。
早上7:40,高新校门口准时出发。经成彭高速公路于上午10:30到达彭州白鹿镇。途中导游给我介绍了白鹿镇的相关历史及发展情况,具体参观路线则由老师们自行安排。
白鹿镇是四川省彭州市下辖的一个镇,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宗教人文资源。白鹿场老街,始建于清朝乾隆十九年,是成都市的十大古镇之一。
1860年,法国传教士洪广化带着圣经和他法国式的浪漫来到了白鹿镇,依山傍水选址建造修道院,上书院为培养高级神职人员的高级修院,今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因其还在修建中,没能进入考察,大家颇觉遗憾。
到白鹿镇,一定得去下书院,即白鹿中心小学,本来是处于同一水平面的两座教学楼,地震发生后,靠山的教学楼由于断层的相互作用,向上抬升了3米,但楼梯依然稳健,仅轻微受损,白鹿中心小学1046名学生因此得以安全撤离。该校自然成为“史上最牛的学校”,512地震后,改建为地震遗址公园,设立地震科普馆、地震体验馆、抗震训练馆。
学校附近有一座桥,叫中法桥,又名金桥,始建于1893年,全长30余米,东西走向,砖石结构,双孔拱桥,桥面用青石板铺成。地震后全桥仅余单孔,成为遗迹。我们可以从周围数十根名木古树想象它昔日的辉煌。
重建后的白鹿镇如一只涅槃后的凤凰,采用中世纪法式建筑风格,延续了原滋原味的法式风情。全镇设计与规划以普罗旺斯区的法国小镇为原型,同时结合白鹿镇地形地貌,以坡地、草地、广场、街道等多项细节表现出法兰西民族的浪漫情怀。各不相同的墙面石材配以圆拱形花窗,白色的立柱和彩色的屋瓦交相辉映,为游客提供纯正法式体验。街区虽小,但雕塑、广场、喷泉却无一不彰显着法式的温馨与浪漫。“白鹿渺渺随仙惟古镇鹃啼依稀蜀韵,丹花盈盈语客有教堂诗唱仿佛欧风。”著名诗人流沙河的题诗,描绘出一幅如仙境般的水墨画。
出发时天气阴冷,午饭后云开雾散,大家的兴致随之复苏,阳光下的白鹿镇美艳不可方物。回程时间已到,大家仍意犹未尽,恋恋难舍!
基础部 母汉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