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1636
您现在的位置: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 财经分院 > 师资建设 > 正文

师资建设

四川省高职院学教学团队评审指标体系

2008年06月17日 浏览量: 编辑: 供稿:财经系

四川省高职院学教学团队评审指标体系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评审要素

评审标准

分值

1.团队组成

24

1-1

综合水平

团队设置1

整体素质3

成果4

教学团队设置合理;团队教师师德好,教学团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适当、专兼结合;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成果显著。

8

1-2

知识年龄结构

学历比例2

年龄结构1

教学团队具有合理的学历和知识结构;老中青搭配,年龄结构合理,形成梯队。

3

1-3

职称结构

正高比例2

高级比例2

中级比例1

教学团队具有合理的职称结构,有1名以上正高级技术职务,高级技术职务教师达到35%以上,中级以上技术职务达到75%以上。

5

1-4

双师结构

双师比例3

兼职教师5

教学团队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70%以上;专业教师中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比例达到30%以上,且有一定比例的高水平兼职教师。

8

2.团队带头人

22

2-1

学术水平

师德1

治学理念1

影响力3

技术服务2

带头人师德高尚、事业心强、理念先进、治学严谨、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学术水平高,在本行业的技术领域有较大的行业影响力和较高知名度;具有企业技术服务或技术研发经历。

7

2-2

教学水平与教学研究成果

教学能力3

教研项目1

教学成果3

带头人教学能力强,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承担有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研究或教改项目;获得有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

7

2-3

组织与管理能力

组织能力4

领先水平2

团队建设规划1

运行机制1

带头人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协调和领导能力,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群)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群)建设的领先水平;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专业(群)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团队建设运行机制。

8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审要素

评审标准

分值

3.人才培养情况

38

3-1

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设计

校企合作4

教改专业1

培养方案2

专业特色1

针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校企合作进行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设计;所在专业为校级以上教学改革(精品建设)专业;及时跟踪分析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更新变化,所形成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能满足行业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富有高职教育专业特色。

8

3-2

专业(群)

人才培养方案

的实施

教学内容3

精品课程2

顶岗实习1

人才共育2

开发教材1

教材水平4

实践数学4

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构建教学内容,建立了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有1门以上省级精品课程;学生顶岗实习半年,且效果好;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授课总学时较高;团队分工协作,实施人才共育的形式、途经与方法得当,效果好;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教材;有1本以上教材列入国家规划,有1本以上教材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校企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建设有省级以上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高水平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开展内容先进的实训项目训练,建设有一定数量、满足教学要求的校外实训基地,实践教学特色明显。

17

3-3

教学改革

及成果

教改思路2

教研项目1

教研论文2

教学成果2

教学理念先进,教改思路清晰,教学改革有创意;团队成员承担省部级以上教学研究或改革项目;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5篇以上,有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或相应的教学奖励1项以上。

7

3-4

毕业生情况

就业率1

专业对口率1

社会评价4

所在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在90%以上,在省内同类专业中居领先水平;毕业生主要从事所学专业工作,专业对口率高;有实际证据和事例表明实现了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专业(群)毕业生职业素养好,技能水平高,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社会认可度高。

6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审要素

评审标准

分值

4.技术服务情况

8

4-1

科研项目

科研项目2

承担有市级以上或横向科研项目5项以上。

2

4-2

科研成果

科研论文1

科研成果2

公开发表科研论文10篇以上;有市级以上科研成果或获得过相应的科研奖励。

3

4-3

技术服务

社会服务3

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3

5.团队建设

规划

3

5-1

团队建设规划

建设规划1

建立有教师引进和进修培养制度,有适应和满足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团队建设规划。

1

5-2

教师职业发展规划

职业发展规划2

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

2

6.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

5

6-1

管理制度

校企双方1

制度健全1

通过校企双方的人事分配和管理校企双方,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学校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

2

6-2

执行效果

合作机制3

根据专业(群)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公共基础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3

更多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